“杀兄弑父、荒淫无道、贪图享乐”是杨广的标签,这个身份使得唐高祖李渊给予他“炀”皇帝的谥号。关于“炀”的解释有多种:如“好内远礼曰炀,去礼远众曰炀,逆天虐民曰炀,好大殆政曰炀,薄情寡义曰炀股票自己配资流程详解,离德荒国曰炀”。根据李渊给予杨广的这个谥号,杨广被视为一个毫无疑问的昏君。然而,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昏君吗?尽管魏征在《隋书》中是这样记载的,但历史往往由胜利者改写并美化。那么,杨广在任期间十四年所取得的成就,却是历代帝王都难以企及的,这真是昏君才能做到的吗?
杨广出生于公元569年,是隋文帝的嫡次子。史籍对此有这样的描述:“美姿仪、少聪慧、足智多谋,善领兵打仗。”在隋朝建立初期,他作为统帅参与了收复南方陈国的战役,为灭掉陈国立下赫赫战功。登基后的杨广,为了选拔有才之士,积极推行科举制度,使得真正有文化、有才华的人进入国家的治理体系,这可以说是昏君的所作所为吗?后来的唐朝继承了这一制度,它为唐朝的盛世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展开剩余60%尽管如此,他却因此背负了千古骂名。在前朝的基础上,他修建了大运河,动员了超过百万的民工,耗时五年才完成了隋唐大运河的建设,以至于民怨四起,怨声载道。然而,杨广并不愿意成为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,他再次带领文武百官进行了西巡。此次西巡中,他还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句:“肃肃秋风起,悠悠行万里。万里何所行,横漠筑长城。”他的文学才华令当时的读书人感到自愧不如。尽管西巡耗费巨大,但他却在没有动用兵力的情况下,使西边的土谷浑等部落俯首称臣,这在李世民的城下之盟之前无法相比。
然而,这似乎又被视为他荒淫无道的证据。不过,杨广并不满足于西巡的成果,随后他又在东边伐高句丽。在这场战争中,仅仅运输粮草的民工便高达两、三百万,足见杨广真的是倾尽国力而战,这使得隋朝的百姓苦不堪言。显而易见,杨广是一位暴君,他无视人民的生死,只顾追求自己的功业,殊不知他的功名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。实际上,他在位14年中,致力于影响深远的大事,却也是为自己的统治埋下了隐患,最终落下荒淫无道的声名。历史上,荒淫无道的昏君是难以完成这些宏伟事业的。
可以说,杨广是一位暴君,但他并非昏君,虽然缺乏德行,却具备实实在在的功绩。只是在于他所取得的成就,并未与人民的幸福感形成统一,因此才会有“巍焕无非民怨结,辉煌都是血模糊”的说法。正如“尔曹功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”所言,杨广的功绩是值得后人铭记的。至于他被称作昏君的说法,对他而言实在是不公平。评判一个人的功过是非,应当从客观的角度出发,避免仅凭个人情感或演绎而来的戏曲来对他作出评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