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自信地宣称自己“德兼三皇,功过五帝”,因此给自己定下了“皇帝”这一崭新的称号。从那时起,直到清朝宣统帝溥仪退位,我国古代历史中一共经历了400多位皇帝。这些皇帝当中,有的厉兵秣马,有的关心百姓,有的励精图治,有的节俭过一生,各有各的优点。然而,真有那么一位皇帝,堪称恶行累累最专业的配资公司,几乎没有做过一件好事。他不仅是历史上少数的“反面教材”,就连商纣王也要自愧不如。
一般来说,皇帝登基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孝心,回忆先帝的功德,然后适当减免赋税,做一些宽政或宣扬自己的仁德,哪怕是做做表面功夫也行。然而,这位皇帝却完全不顾“君主”的形象,极尽恶行,堪称天理难容。他不仅好色贪婪,对姐姐和已婚妇女毫不手软;他残忍暴虐,视杀人为乐;而且逆天不孝,害死母亲,还往父亲的陵墓撒粪水,行为极其恶劣。
展开剩余83%这位皇帝即位不到两年,便以17岁短命辞世,但他的一生恶行无数,已成为后代皇帝的负面教材。他便是宋前废帝——刘子业。
刘子业的暴虐本性,似乎有一定的遗传因素。刘宋王朝的每一位皇帝似乎都有暴虐的一面,甚至可以说刘宋朝的皇帝们几乎个个都死于非命。刘子业的高祖,开国皇帝刘裕,可谓是“杀帝如麻”的狠人。刘子业的父亲,宋孝武帝刘骏,也是一个昏庸暴君,堪称残忍。
正如那句古话所说:“子不教,父之过。”刘子业的恶行,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父亲刘骏的“教育”——他在父亲的恶行影响下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。刘骏的兄长为了争夺皇位杀了他们的父亲,刘骏继位后又亲手杀了自己的兄长,最终成为了皇帝。刘骏登基后,更是对道德沦丧、三观不正的家庭风气放任自流,他娶了自己的妹妹为妃,甚至与母亲路太后之间也不清不楚。这样的环境,让刘子业无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彻底的恶帝。
刘子业在15岁时继位,登基后非但没有表现出对父亲死去的悲伤,反而异常兴奋。对于他来说,父亲死了意味着他终于能够放手一搏,尽情享乐。刘子业从小便是在父亲刘骏的拳脚下长大的,刘骏虽然在名号上被称为“宋孝武帝”,但这一“孝”字掩盖了他行事极为凶狠的本质。刘子业从小受尽父亲虐待,哪怕是字写得不好看也会遭到毒打。
然而,如果刘骏能端正自己行事的风范,或许刘子业也能有所改变,但他父亲自己就是个昏庸暴君,刘子业更是无法养成任何的正道之风。刚一登基,刘子业便开始做出荒唐事,打压有良知的大臣。最早站出来反对他的,是大臣戴法兴。戴法兴出身贫寒,但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国家的重臣,然而,他由于屡次劝谏刘子业改正错误,最后惨遭杀害。
戴法兴死后,朝廷中再无敢于反抗刘子业的人,刘子业开始独断专行。他的一些行为甚至令人难以理解,例如,他竟然要求重绘父亲刘骏的画像,因为他认为父亲是酒糟鼻,画师只能按他要求画。除此之外,刘子业还充满了对父亲的仇恨,尤其是在自己登基后,他立刻下令杀死刘子鸾——刘骏为他立下的储君。刘子业的仇恨根深蒂固,他不仅杀死刘子鸾,还连同其母亲殷淑仪的子女一同杀害,并挖掘殷淑仪的坟墓,甚至往父亲刘骏的陵墓里撒粪水以泄愤。
更令人发指的是,刘子业竟然对自己的母亲也毫不手软。在王太后病重时,刘子业非但不去探望,反而认为见病人不吉利,最终气死了母亲。母亲临终的请求,他不仅没有满足,反而将其置之不理,致使王太后死于悲愤。
刘子业虽然年纪轻轻,却已经将一切道德准则抛在脑后,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令人发指。在刘子业的眼中,他唯一能够约束自己的,就是亲姐姐刘楚玉。刘楚玉是刘子业唯一能听从的话语者,刘子业对姐姐的依赖甚至深到了变态的程度,他不仅依赖姐姐,还对姐姐有了过分的依恋。刘子业与姐姐刘楚玉的关系,早已突破了正常的亲情范畴,甚至有些人将其视为“乱伦”的体现。
刘子业的疯狂暴行不仅仅限于家庭内部,他在宫中对女性的虐待几乎到了无人敢反抗的地步。刘子业强行把刘英媚——他的姑姑,已婚妇女——诱骗进宫并囚禁了她,随后强行侮辱。为了掩盖罪行,他将刘英媚的死处理成了“病死”,还杀了一个宫女伪造尸体,令人震惊。
刘子业对待所有不顺从他的人都极其残忍,宫中女性宫女们常常是他的发泄对象。一位宫女因拒绝与他嬉戏被当场处决,死状惨不忍睹。随着刘子业暴行日益加剧,他开始日夜做噩梦,梦见那些死于他手下的女子幽灵纷纷向他复仇。这种心魔最终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自疑和恐慌,开始感到自己即将遭遇报应。
不久,刘子业的暴行终于触动了那些早已对他心生不满的亲戚和大臣们。最终,刘子业被亲信寿寂之设计陷害,在竹林中遭到杀害,年仅17岁。继位的“猪王”刘休仁成为新帝,史称宋明帝。刘楚玉也未能逃脱她弟弟的暴行,被杀害。刘子业的死标志着刘宋朝的灭亡,虽然宋朝在他死后再延续了十年,但很快便走向了衰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